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聚焦

《中国建设报》:科技助力骆马湖水源工程

2017-05-08 11:20:59

骆马湖作为我国第七大淡水湖,是徐州和周边地区安全可靠的地表水源地。骆马湖水源地及第二水厂工程是江苏省重点工程,以骆马湖为水源地,建设骆马湖深水区取水口以及第二水厂,总投资24.8亿元。

“巧”思妙想 解决水下沉管大问题

该工程主要包括建设取水口、取水管线、提水泵站、加压泵站、铺设输水管线等。由中铁上海局市政公司施工的骆马湖取水口及输水管线是整体工程的核心和龙头,是项目中施工难度最大的标段。在工程建设中,中铁上海局市政公司的建设者们克服超大直径、超长沉管、超深水域钢管铺管施工难题,应用新型深水桩基送桩器保障打桩的垂直度,采取“气囊”助推法保证管道安全入水,引进“飞鱼”物探器对采空区和金属物进行探测。

在取水口和第二水厂相连接的部分,需要进行直径2.6米、沉管长度228米、水深超过20米的水下钢管铺管施工,因其超大直径、超长沉管、超深水域的特点,被业界称为国内最深的水下沉管工程,施工难度极大。水下沉管首先需要在湖底打钢管桩,3根为一横排,竖排31根要保持在一条直线上,以便水下沉管固定安装。

由于水深关系,以现有弹簧振动桩锤或者液压式冲击锤,难以达到深水桩基进度要求。为此,建设者们创新研制了新型深水桩基送桩器。其本体由上、下两部分组成,上部分采用上部钢管,下部分采用下部钢管,通过连接件衔接,在钢管周侧设有若干加劲板。通过使用新型深水桩基送桩器,保证了深水打桩垂直度、贯入度。

解决了深水桩的问题,如何将每根重达1200吨的钢管安全运到沉管位置并顺利下沉摆在了施工者的面前。如果采用传统施工,需要至少8台260吨吊车来进行吊运。为此,建设者们费了不少心思,最后采取了“气囊”助推法。建设者们在引水管上均等设立4个气囊放置点,将4个气囊分别固定在4个作用点上。然后通过气管往助推气囊内注气产生作用力,使引水管逐渐向湖里移动。同时,同步在岸边码头断崖处每20米间隔设置一道沙袋斜坡,斜坡坡度为45度,用沙袋坡道缓冲释放掉管道下冲力,以保证管道安全入水。

此外,为保证钢管入水下沉过程中的安全,建设者们创新采用了钢浮筒柔性连接技术,减少因浮筒受力不均产生的安全隐患。同时,施工启用了潜水视频设备,全程监控管道运输下沉,确保了钢管安全下沉到位。

创新实践 攻坚湖底顶管显成效

在施工过程中,建设者们还需要一次性进行1235米的湖底顶管施工,这创造了中国内陆湖泊钢管一次性顶进距离之最。

在内陆湖泊进行顶管施工,建设者们首先碰到的就是要确保顶管始发所需的超深沉井顺利下沉到位。由于沉井距离湖边较近,整体透水量较大,处理不慎将可能出现突沉或急剧下沉的危险,严重时会造成周围地面塌陷。建设者们反复研究方案,不断自我否定,最终拿出了混合型止水帷幕的技术方案,在含砂浆黏土层内形成整体防水帷幕。为保障施工质量,建设者们又在帷幕桩南北两侧加入2根直径1米的钢筋混凝土钻孔灌注桩,作为沉井助沉桩,同时在防水帷幕周围均匀分布管井,将防水帷幕周围及内部土层存水抽除,从而形成全封闭无水施工条件。

解决了顶管始发的沉井下沉到位问题后,建设者们将创新焦点放在了顶管钢管的焊接上,主动摒弃了传统的手工电弧焊工艺,在钢管顶管中率先采用“直边V字型”钢管阴阳坡口形式、单面焊双面成形的气体保护焊接工艺。为了进一步提高焊接效率,采用带陶瓷衬垫的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方法,焊接工效提高了1倍以上。

为了保证顶管能够安全顺利穿越湖底采空区和金属物体,建设者们与高校联合,引进国内最先进的“飞鱼”物探器,对水下50米深度内的采空区和金属物进行探测。使用这种先进设备,共发现采空区15处、金属物体40处,为顶管施工成功穿越采空区和金属物体、实现全线贯通提供了安全保障。

“一湖碧波一湖天,半是生态半是闲。胸怀彭城百万众,引水西来送清甜。”这是建设者们为工程建设而写的一首小诗。科技的助力,使徐州市民将喝上安全的骆马湖水,告别长期饮用地下水的历史。(王军委  李颖)


原文链接:http://www.chinajsb.cn/bz/content/2017-01/23/content_20782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