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聚焦

《新华网》:中铁上海工程局发挥水优势 做活水文章

2016-12-21 12:01:38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以提高城市供水覆盖、提升污水治理能力为代表的水务环保行业逐步成长起来,并被写入国家长期发展规划。伴随着水务环保领域的不断发展,中铁上海局始终秉承“上善若水”的发展理念,一座座现代化的净水厂、污水厂在他们手中诞生,一条条管道在他们手中贯通,以实际行动诠释着绿色发展的真谛。

源头活水,让每一滴水孕育希望

水是生命之源,是自然赋予我们的宝贵财富,而我国水资源现状却是总量不少、人均极少、分布不均、短缺严重、水质变坏。但城市发展和人民生活都离不开水,有效提升水资源综合化利用,加快水务环保建设成为了解决水资源现状的唯一希望。作为一家负责任的央企,中铁上海工程局以推动社会发展,服务国计民生为己任,其成员单位市政公司从80年代就积极参与水务环保建设之中,用行动将人民的殷切希望转化为了源头活水。

30年来,中铁上海工程局集团及其成员单位广泛参与水务环保建设,相继建成了安徽合肥、安庆、铜陵、湖北荆门、宜昌,河南信阳,江苏淮安,山东菏泽,浙江宁波,辽宁营口等20座国内净水厂,为数以千万的城市居民带来了水的馈赠。

随着国家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带来了城乡经济快速发展,也带来了水资源环境污染的困惑。为此,国家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战略,把水资源防治作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一环。为响应国家号召,中铁上海工程局有责任、有义务自主实施产品调整、产业转型,主动参与到水污染防治当中,力争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其成员单位市政公司就把目标瞄准了水环境治理、水资源保护上,1989年,承建了企业历史上首座市政污水处理厂——淮安四季青污水厂。在施工过程中,建设者们经受住了深基坑降水、异型沉井下沉等重大考验,积累了宝贵的污水厂施工经验,收获了历史上首个全国市政金杯示范工程。初尝收获果实的市政公司并没有停下自己脚步,随即承建了治理巢湖水体关键工程,安徽第一座采用氧化沟先进处理工艺的合肥王小郢污水厂。在施工中,建设者们围绕氧化沟施工,开展了以“比工程质量、比工期进度、比文明施工”的流动红旗争夺战,提前80天安全优质的完成工程建设,一举拿下了国内建筑最高荣誉——中国建筑工程鲁班奖,成为新世纪首个斩获该项荣誉的污水处理厂工程。在随后的岁月里,中铁上海工程局集团及其成员单位建设者的足迹走过17个省区市,相继建成了江苏南京江心洲、南京城东,武汉汉西、三金潭、黄家湖,辽宁沈阳、营口、大连,云南昆明,广东江门,上海白龙港等72座污水处理厂,涉及海河、淮河、辽河,巢湖、太湖、高邮湖,滇池,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等流域污水治理,为推进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尽到了央企责任。

水滴石穿,让每一滴水蕴含心血

进入新世纪以来,国家城镇化建设进一步加快,水环境治理的复杂性和艰巨性日益凸显,水务环保事业也发生着深刻变化。随着水务环保建设投资模式的转变、污水治理品质提升的要求、水污染治理领域的拓展,都迫切需要敢于当担、勇于奉献、善于突破的企业参与其中。国家的需要、人民的期待,让中铁上海局再次站了出来,继续扛起水务环保建设的大旗,他们将全部心血都转化成为涓涓清流。

针对水环境治理,国家不断加大资金投入的同时,迫切需要社会主体参与到水环境治理中。而中铁上海局顺应国家发展要求,采取企业联合、政府合作等投资模式,积极为国家水环境治理分忧。2004年,中铁上海工程局集团成员单位市政公司与新加坡胜科水务集团合作,以EPC总承包模式介入到南京胜科污水厂建设中。在施工中,建设者不仅在40亩的土地上建设18座单体构筑物的“钢筋混凝土森林”,而且仅用一年就完成全部施工,创造了为人称道的“胜科速度”。投资模式的创新也激励着中铁上海局更广泛的参与到水环境治理投资中。2013年,在昆明尾水外排工程中,中铁上海局以“不让一点污水流入滇池”为目标,通过BT+总承包模式与政府密切合作,共同参与 “高原明珠”滇池的治理中,通过两年时间艰苦努力,顺利完成工程施工,使过去每日流入滇池的77.5万吨经过处理的尾水得到循环利用,滇池水体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在水资源紧缺的情况下,如何变废为宝,提高处理水的循环利用、加强水环境综合治理,一直是国家水污染防治的重要课题。中铁上海工程局紧盯中水回用技术,组建中水回用项目研究课题组,制定中水回用发展框架。在污水厂施工过程中,根据出水水质水量、工艺的经济性和实用性,通过“接触氧化+生物滤池”的生物处理方法,进行尾水再生的实用性试验研究,并经过反复验证获得实践成功,实现了中水回用向建设成果的转化,使得处理后的污水可广泛用于农业、园林造景、工业冷却等领域,真正实现让污水变废为宝。所承建的合肥望塘污水处理厂中水回用项目受到来自国家发改委等部委、32个省、直辖市、自治区以及清华大学、浙江大学等多所高校专家学者的学习、观摩。随后承建了东北地区最大的中水回用污水处理厂——日处理60万吨的沈阳南部污水处理厂。在推动国家的水环境综合治理中,中铁上海工程局集团及其成员单位积极将施工触角延伸至河道综合治理、城市污水收集、固体废物处理建设领域,相继承建了合肥板桥河综合治理、南京北十里长沟综合治理、武汉市落步嘴污水管网、南京市污水管网、黄山垃圾填埋场、淮安市粪便处理站等工程,为国家绿色发展做出了自己的努力。

逆水行舟,让每一滴水赋予智慧

近年来,国家经济的持续发展,使得广大人民在享受发展成果的同时,对于国家加强环境治理,提高生活品质的关注度日益提高。这种无形的压力也传导到水务环保领域,迫使国家不断加大水务环保技术应用。为回应民众的期望,中铁上海工程局坚持“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有我先、人先我特”的科研战略,积极加大水务环保治理技术的研发力度,力争为推动国内水务环保施工技术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随着城市人口增加,土地资源日益宝贵,污水处理厂和净水厂因占地面积多、周边影响大广受诟病。鉴于此,中铁上海工程局积极参与到更高技术含量的半地埋式和全地埋式污水处理厂和净水厂建设中,决心将地上空间交还给市民,相继承建了江苏首座半地埋式污水厂昆山北区污水厂、安徽首座地埋式污水厂合肥清溪污水厂和昆明首座地埋式污水厂普照水质净化厂,并将BIM技术和信息化技术应用到施工中。在BIM技术的运用上,建设者们通过对污水厂模型构件元素的危害进行分析,对工程数据量的计算,给出质量设计建议,和有效计算工程质量差,并实现了质量检查的自动化,有效提升了项目管控力度。

随着水务环保建设领域技术的发展,一些国际前沿科技传入国内,并逐步被创新使用。但是任何技术的应用和创新,都将面临安全和经济的双重风险,在巨大的风险下,许多企业往往选择较为传统的技术。而中铁上海工程局却决心在超大直径顶管技术和卵形消化池施工技术创新上做吃螃蟹的人,将推动水务环保建设领域技术的重任担在肩上。在顶管施工工艺研发上,早在1993年,针对设备技术研发,中铁上海工程局集团市政公司成功研制了DN1350顶管掘进机,打破了当时国内顶管掘进机受制于外的窘境,同时积极推动超大直径顶管掘进机模块拼装设计,使顶管三大模块在拼装中的精度误差仅1毫米,大大提升了我国顶管装备技术水平。在顶管技术研发上,中铁上海局成功研发升降压供电系统、自动测量导向2.0系统、新型减阻浆液、自动注浆系统,解决了国内超大直径顶管的供电衰竭、测量纠偏、顶进减阻、远程注浆四大关键性难题,顶管施工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共获得4项国家发明专利,7项国家实用性专利。其参建的上海青草沙水源地顶管工程荣获全国优质工程奖、詹天佑大奖;承建的国内最大直径顶管工程上海白龙港顶管工程斩获国内建筑最高荣誉——中国建筑工程鲁班奖,成为国内顶管施工领域首次获得该项殊荣的工程。在推动卵形消化池施工技术发展过程中,中铁上海局将焦点放在消化池自成体系的模架系统上,依托单体容积雄踞亚洲第一、世界第三的武汉三金潭消化池和总体规模亚洲第一的白龙港污泥处理工程建设,专门成立了消化池模板科研攻关小组,成功研制出一套自成体系的伞型模架系统,在应用过程中先后创新了初沉池弧形钢管模板支撑技术、应力应变测试技术、无粘结预应力变角张拉技术,仅用8个月时间就完成了上海白龙港8座卵型消化池主体施工,创造了国内卵形消化池建设速度的新奇迹。

云帆直挂,只为沧海;鲲鹏展翅,志在九天。站在国家“十三五”规划大幕前,中铁上海局将继续为国家的水务环保建设事业添砖加瓦,让每一滴水都回归自然的本质。